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据有关资料载,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系白局的古腔本调,又称数板或新闻腔,白局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其流传过程中,还曾在扬州留下了一个新品种——清曲。上世纪有名的香港...
1个回答
兰州鼓子,也叫兰州鼓子词、兰州曲子,是以唱为主,旋律 清雅,起伏平和的一种曲艺形式。 兰州鼓子形成绝非一人所能成就,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从兰州鼓子的曲牌、结构来看,很可能由宋词、元曲的诸宫调演 变而来,并与唐代的敦煌变文有血肉关系。敦煌变文是唐代流行 的一种看图画、讲故事的说唱文学。最初由僧人用...
1个回答
嘎百福: 苗族曲种。流行于贵州省雷山、台江、剑河、丹寨,凯里和格江一带。“嘎百福”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词多为五言句,也有长短句,说唱生动,富有风趣。曲调明快自由。说唱者善于运用比喻手法,讲求贴切,想象丰富。内容既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深刻的讽刺,表现了苗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曲目丰富。传统的有《榜藏农...
1个回答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调式与演唱风格都属于京韵大鼓,原唱亦是请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京韵大鼓第一人的骆玉笙(艺名小彩五)演唱的。
1个回答
双歌,水语称为“旭早”,“旭”就是“歌”的意思,“早”就是“双、对”的意思。水族的双歌又分为两类,一是敬酒、祝贺、叙事类双歌,二是寓言性双歌。第一类双歌在演唱时往往是一唱一和,即唱一首和一首,歌首的两句有固定的起歌和声,歌尾也有基本固定的两句颂扬性衬和;寓言性双歌包括说白和吟唱两部分,说白部分主要是...
1个回答
琴书是曲艺艺术中一种表演形式,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琴书可分为: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等。各琴书起源不一,大多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有些是受滩簧、南辞的影响或由大鼓演变而成。如安徽琴书是在流行于泗州地区的老凤阳歌、泗...
1个回答
绍兴莲花落为绍兴主要地方曲艺,流行于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杭州一带。因其独具风格,有别与其它地区所流传之莲花落,故名。并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 相传绍兴莲花落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当时有绰号称“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自家乡“下三府”(今杭嘉湖一...
1个回答
明代明臣章纶墓。(胡济摄)平阳渔鼓,又称蓬鼓,用闽南话称“嘭鼓”。据平阳县已故渔鼓老艺人张加田在县曲艺协会渔鼓分会上介绍记载,平阳渔鼓是明末清初从闽东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平阳与苍南在分县前就有150多万人口,讲闽南话人口几乎占了一半。渔鼓是用闽南方言演唱,因此,它的流传范围主要是平阳的北...
1个回答
改良之后更加好听了 桐乡“三跳”欲登上大雅之堂 2006年09月20日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近日,桐乡民间艺人邱学良把经过改良的桐乡地方曲艺——“三跳”,送至湖州、嘉兴、德清、海宁等地进行试表演,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听众反映:改良后的桐乡“三跳”,在不失桐乡地方曲艺委婉缠绵的唱腔和表...
3个回答
我们使用cookies来提升用户体验。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