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今日任务
我的设置
退出
文档资料
电脑网络
体育运动
医疗健康
游戏
社会民生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娱乐休闲
商业理财
教育科学
生活
烦恼
资源共享
其它
歪果仁看中国
爱问日报
精选问答
爱问教育
爱问公益
爱问法律
加入无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盐酸过多;若溶液变蓝,则氢氧化钠过多;无明显变化,就完全中和了。
1个回答
当然是氢氧化钠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
这是会的,氢氧化钠会与稀盐酸反应
2个回答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现象
反应啊,氢氧化钠和酚酞显示红色,加入稀盐酸后中和了氢氧根离子,红色褪去。
可以用碳酸钠 氢氧化钠+碳酸钠,无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 稀盐酸+碳酸钠,有气泡产生
首先根据溶液的颜色可知蓝色的是硫酸铜 然后将硫酸铜分别加入其它四种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 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然后将含有蓝色沉淀的溶液取样 分别滴加剩余的两种溶液(过量) 能使蓝色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 另一个则是氯化钠
增强水的导电性. 纯水几乎不导电,而加氢氧化钠增强了导电性,并且由于它在水溶液中不会被电解,不影响水的电解
如果刚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果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如果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看情况不同,答案不一样。
设有氢氧化钠n克; Na2CO3+2HCl=2NaCl+H2O+CO2(1) 106 73 n b NaOH+HCl=NaCl+H2O(2) 40 36.5 n a 例两方程106b=73n 40a=36.5n 解得53:40
6个回答
你好,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放在盐酸中滴定会有沉淀生成,影响终点判定。
这个是典型的中和反应
不一定,可能没有完全变质,没有完全变质就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完全变质就是Na2CO3;是否完全变质:滴加稀盐酸,若马上产生气泡,则完全变质,若没有马上产生气泡,则没有完全变质
用碳酸钠,有气泡的是HCL,有沉淀的是BA(OH)2,没反应的是NAOH
人的眼睛对于深色变化到浅色是不容易查觉得所以当酸滴定碱时通常会在碱液里加入甲基橙(酸红,中性橙,碱黄)当达到滴定中点时溶液会由黄色变为橙色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当用碱滴定酸时则使用酚酞达到滴定中点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你所选用的石蕊试液虽然是很好的检验酸碱的试剂但对于滴定来说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不正确
4个回答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氢氧化铁红色沉淀
足量的酸才可以把二氧化碳产生完全。
试题答案:(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NaCl H2O;(2)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故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发现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
楼上讲的是没有问题的。碳酸钠往过量的盐酸中加,是持续不断的加入的,因此CO32-先被过量H+包围,因此发生上述的反应,而后加的碳酸钠不再参加反应
3个回答
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液里面加入硫酸。钡离子和硫酸根例子生成硫酸钡,氢离子和氢氧根例子生成水,都是以离子地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硝酸铜
先产生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沉淀逐渐减少,最后消失生成了氯化铜
二者发生剧烈反应,会有气体产生
1.× 2.稀碱不反应,浓碱反应:CuO+KOH = K2[Cu(OH)4] 3.× 中学阶段2不作要求,以不反应处理。
1.8克氢氧化钠有0.2mol,由刚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一半氢氧化钠溶液得HCl有0.1mol 所以生成物NaCl有0.1mol 所以质量分数为0.1*(23+35.5)/(8+32+36.5)约等于7.65% 2。烘干后为NaOH,Na2CO3 生成气体3.3g即生成二氧化碳3。3g,即0.075m...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00g+10g-107.8g=2.2g (2)碳酸钠的质量为:2.2g÷44×84=4.2g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4.2g=5.8g (3)HCl的质量为:2.2g÷44×2×36.5=3.65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g÷100g×100%=2.65% (4)生...
1。NaOH%=8g/(32g+8g)=20% 2。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8g/2=4g 设生成的NaCl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4g X X=5.85g NaCl%=5.85g/(36.5g+20g)=10.4% KOH\KHCO3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方程式 ...
关于我们 爱问协议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25 3A问答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粤网文 {2016} 3194 -706 号
我们使用cookies来提升用户体验。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