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今日任务
我的设置
退出
文档资料
电脑网络
体育运动
医疗健康
游戏
社会民生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娱乐休闲
商业理财
教育科学
生活
烦恼
资源共享
其它
歪果仁看中国
爱问日报
精选问答
爱问教育
爱问公益
爱问法律
恶苗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而引起的病害,其解决办法是用药进 行种子消毒。恶苗病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浸染的恶苗病和后期浸染的恶苗病两种。种子发芽时浸染的恶亩病苗的茎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容易分辨。后期浸染的恶苗病苗的底部茎秆不圆,但 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浸染的恶苗病的心叶叶...
1个回答
水稻恶苗病又叫“徒长病”,俗称公稻子。苗期发病病苗 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 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 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 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 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水稻从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发病率一般可达5%-50%,影响育苗成苗率和水稻产量。
预防(1)选用无病种子为了能得到无病种子,应有计划地建立水稻无病留种田,无病留种田的用种应当是无病的,或经严格消毒灭菌后的稻种,并应与常规生产田有较远的隔离。稻株生长期间要定期进行田间检查,发现可疑病株要及时拔除销毁,最后做出田间鉴定,并单收、单打、单藏,供下年用种。(2)稻种包衣处理具体做法详见水...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恶脚苗,在秧田和本田均可发生,一般以秧田期发生严重。该病初侵染菌源为种子带菌,菌黏附在稻种上,随着播种出苗,病菌侵入,造成秧苗细弱、徒长而死亡。恶苗病发生轻重与初次侵染菌源多少关系密切,也受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的影响。发病还与土温关系密切,土温30〜35°C时,病苗最多...
(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改人工拔秧移栽为小苗带土移栽。实行轮作倒茬,杜绝带病残体人田,发现病株 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均可减少发病。带病稻草应及早作燃 料烧掉,或堆沤肥料,充分腐熟后施用。严禁用病稻草催芽、扎秧把、覆盖秧床,也不要将病稻草堆放在水稻田边。采用适氮、高钾 的肥水...
防治技术1.选抗病品种吉粳88、吉粳83、超产1号、玉丰、农大3等比较抗病,要在无病田选留种子。2.种子消毒(1)用30%恶苗净(多效灵)可湿性粉剂,常温浸种5-7天,防恶苗病效果非常好,而且苗壮,根系发达,分蘖多。每100克药可对水50千克,浸40千克稻种;(2)用45%901可湿性粉剂,对水50...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镰刀菌属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分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细长,两端弯曲尖削,基部有足胞,一般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C-30°C,侵害寄主以35°C为最适,并以31°C时诱发徒长病状最明显。分生孢子在25...
发病规律该病以在种子内外越冬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为主要菌源,其次 是带菌的稻草。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而在潮湿的土 面或土中存活极少。病谷所长出的幼苗均为感病株,重者枯死,轻 者病菌在植株体内扩展(不扩展到花器),刺激植株徒长。在田间 病株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抽穗扬...
恶苗病主要以种子传病,应采用无病种子和播前种子处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种子:不要在病田及附近稻田留种,要选用健壮稻谷,剔除秕谷或受伤稻谷。(2) 种子消毒:播前用25%使百克(施保克)乳油3000倍药液浸种1~2天;或每6千克稻种用17%恶线清可湿性粉剂20 克,对水8千克浸种60小时...
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均可发病。苗期发病与种子带菌有直接关系。感病重的稻种多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轻病种发芽后,植株细长,叶狭窄根少,全株淡黄绿色,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部分病苗移栽前后死亡。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本田内病株表现为拔节早,节间长,茎秆细高,少分蘖,节部弯曲变褐,有不定根,剖...
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三分之一左右;根部发育不 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移栽后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叶色淡黄绿色, 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变淡褐色,生出许多倒生根。重病株一般在抽穗前 枯死。轻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粒少,或成白穗。收获前,一般在病株茎下部 或叶鞘上散生小黑点,即病菌...
种子处理。采用线菌清,或8%的42或5%多菌灵,或强氯精浸种, 方法同稻瘟病。用多森铵(恶苗灵)2毫升加水5公斤,浸种4公斤,浸种5 ~6天,每天搅拌2〜3次,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或用25%施保克乳油2 毫升,加水5 ~6公斤,浸种6公斤,3 ~5天后用清水催芽播种。在无病田选留无病稻种。播种时,...
症状及发病时期1.芽期种子受害后严重的不出芽,即使发芽,几天后也逐渐枯死。2.秧田期受害株2-4叶以后表现出症状。植株叶黄绿细长,比正常苗高出1/3以上,茎呈圆形,根系发育不良,移栽到本田后多半枯死。本田期从分蘖开始显现症状。病株高而纤细,叶片淡黄绿色,节间加长,在茎基部节上长有倒生的不定须根,基部...
此病的初浸染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其次是带菌稻草。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种子或稻草上越冬。浸种催芽时分生孢子又可污染无病种子。播种带病种子或用带菌稻草做覆盖物,病菌从芽鞘侵入引起幼苗发病。病苗枯死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再传至健苗引起再浸染。带菌秧苗移栽到大田后,稻株下部叶鞘和茎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在水稻开花时借...
恶苗病的发生与温度、品种、栽培管理有关。1•温度恶苗病发生与土温关系较大,在土温30°C-35°C时,病苗出现最多,25°C时病苗发病率降低,20°C时病苗不表现症状。近年来,旱育稀植苗床土高温是诱发病苗的一个重要条件,移栽时若高温发病较重。2.品种水稻不同品种对恶苗病的抗病性有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症状从水稻秧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与种子带菌有直接关系。重病亩一般难以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轻病苗发芽 后,植株细长,叶狭根少,全株淡黄绿色,叶片难以伸展,部分病苗 移栽前后死亡。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本田内病株表 现为拔节早,节间长,茎秆细髙,少分蘖,节部弯曲变褐,有不定根, 剖...
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赤霉菌属,无性时 期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从症状上看,苗期恶苗病的病苗比健苗高且细弱,叶片和叶鞘窄 长,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数目减少,有时有过度分蘖现象, 严重时移栽前或移栽后陆续死亡。本田一般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
水稻恶苗病的初浸染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其次是带菌稻草。病 菌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形式潜伏于种子内部越 冬,浸种时分生孢子又可污染无病种子而传病。恶苗病只为害水稻,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一般以分蘖期 发生为最多。秧田的主要发生期是1~3叶期。本田的主要发生期是 移栽后10 ~30天。
根据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1)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选用无病种子,避免从病区调种。(2)搞好种子消毒。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有很多,防效 也都比较好。浸种时应注意水 温,一般温度要大于15度。(3)栽培管理上应注意播前催芽时间不能太长,移栽时尽量少 伤根,避免在高温和中午时插秧等,以...
选用的施保克乳油浸种72小时,捞出后不必清洗即可催芽播种,或用强氯 精可湿性粉剂浸种24小时,捞出后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水稻恶苗病。症状:病苗的节间伸长,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比 正常的窄;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防治措施:选用 无病的种子留种,这是比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种子严格消毒,可用50%的 多菌灵1〇〇克,加水50公斤浸种;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防止扩大侵染;病稻 草要高温堆怄或火烧...
恶苗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而引起的病害,重病种子往往不能 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徒长苗,比健株 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 在插秧前、后死亡。其解决办法是用药进行种子消毒。恶苗病可 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浸染的恶苗病和后期浸染的恶苗菌病两种。 种子发芽时浸...
防治方法:因为水稻恶苗病是以种子传播为主的病害,种子带菌是主要 的侵染来源,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 理是防治的关键。(1)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 单打单收。(2)做好苗床管理:控制好棚内的土壤温度,保持温度在 20-25°C,及时通风,防止温度过高。(...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公稻子”,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源为串珠镰孢子,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带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比正常植株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叶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叶鞘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公稻”的俗称。恶苗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水稻产区;在我国则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辽宁、陕西、黑龙江等省(区)发生较多。一般损失2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40〜50%。过去此病在我国发生、危害严重,随着种子...
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 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恶苗病病原菌为藤仓赤霉菌。恶苗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水稻种子表面和菌丝在种子内越冬。病菌随种子发芽浸人幼苗,在水稻体内繁殖,并浸染邻近幼苗引起发病;本田病稻草上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传到花和粒上,病菌随种子越冬。
发病条件1.恶苗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传播,带菌的种子不仅本身发病,而且在浸种、催芽、幼苗生长过程中可使健康种子和幼苗受到浸染。因此,种子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极易发病。2.温度低温不易发病,一般在20°C以下就少见或不出现病状,在32°C-35°C时出现最多。3.施氮肥过多施氮肥过多或田间病株残体未清理干...
关于我们 爱问协议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25 3A问答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粤网文 {2016} 3194 -706 号
我们使用cookies来提升用户体验。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